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ood for Thought.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ood for Thought. Show all posts

Monday, June 22, 2009

a Reason, a Season or a Lifetime

This article is from a forwarded email, I usually do not copy other people's article into my blog, unless it is really very good.
For this one, it solved some of my confusion and relieve some of my frustration.


People come into your life for a reason, a season or a lifetime.
When you know which one it is, you will know what to do for that person.


When someone is in your life for a REASON, it is usually to meet a need you have expressed.
They have come to assist you through a difficulty, to provide you with guidance and support,
To aid you physically, emotionally or spiritually.
They may seem like a godsend and they are.
They are there for the reason you need them to be.
Then, without any wrongdoing on your part or at an inconvenient time,
This person will say or do something to bring the relationship to an end.
Sometimes they die. Sometimes they walk away.
Sometimes they act up and force you to take a stand.
What we must realize is that our need has been met, our desire fulfilled, their work is done.
The prayer you sent up has been answered and now it is time to move on.

Some people come into your life for a SEASON, because your turn has come to share, grow or learn.
They bring you an experience of peace or make you laugh.
They may teach you something you have never done.
They usually give you an unbelievable amount of joy.
Believe it, it is real. But only for a season.

LIFETIME relationships teach you lifetime lessons,
Things you must build upon in order to have a solid emotional foundation.
Your job is to accept the lesson,
Love the person and put what you have learned to use in all other relationships and areas of your life.
It is said that love is blind but friendship is clairvoyant.

Thank you for being a part of my life,
Whether you were a reason, a season or a lifetime.

Sunday, April 26, 2009

Never complain about bad day, it could becomes worse

It's a sunny Sunday today, I was very happy when I got up as I'm going to ride with some funny people for a marathon course.

The 1st thing ruins my day is, I went to the skytrain at 6:30 AM and found it is not open yet. It begins to run from 7:30 AM on Sunday. Lessons learned: Never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 I should at least check the operation hours of skytrain the day before.

Then I have to ride to the gather place, as the only bus I known seems slower than my bike. I forgot my unhappy about the skytrain when I was ridding fast on the flat Kingsway which does not have many cars in the morning. But just out of sudden, I felt something became weird with my bike. God, I got a flat tire! I cannot be there on time and I didn't bring the captain's phone number. To my surprise, the radio still works over 10 KM, and I got contacted with the captain. I calmed myself down and went back home to get my tire pitched. Lessons learned: Bring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any time.
It's the 2nd time for me to do the patch as my mountain bike usually gets only 1 flat tire per year. I usually don't bring the patches with me as I believe if it gets a flat tire the best thing I can do is taking public transit to the destination, then bring the bike home and fix it after I get my other things done. This thinking works for my daily commute, but definitely not works for an bike activity like today. Lessons learned: Think more before an important activity, don't let my habits lead me to the wrong way.

Eventually, I fixed the tire and took skytrain to the gather place. But my radio stopped working. I could hear other people but nobody could hear me. I heard the captain called me several times, but I cannot answer. I began to complain how tough the day is, and I was too focused on complaining that I forgot to use my brain to think why the radio is not working. Actually it is just the plugin of the speaker is loose. Lessons Learned: Calm down and use brain, especially when everything seems against me.

Finally I found the team from the street names they talked with each other, I have to thank myself for doing some homework on the maps the day before. Then I got a happy ride with bells on. Later, a happy lunch with funny people on my table, and I got a good helmet from the lucky draw... Things seem getting better and I think that's the end of my bad day as it cannot get any worse, the one thing could possibly make it worse is another flat tire on my ride home.

But, it seems the universe just wants to let me know how poor my imagination is. I actually made my nightmare of many years comes ture.

Well, I think I should be thankful for and respect the universe. At least, I'm still alive...

Friday, April 24, 2009

保持心情快乐的20个好习惯

copied from: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sxsj&MsgID=23958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让你快乐的习惯,随时帮助自己调整心情。
  有一位作家说过:“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快乐也许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习惯。心理学博士凯伦。撒尔玛索恩女士说:“我们 的生活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你随时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扰乱心情。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让你快乐的习惯,随时帮助自己调整心情。”以下 Psytopic介绍的19种快乐习惯,也许有几款适合您。
  美国一家调查机构在全世界22个国家调查人们的快乐水平,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快乐水平最高,有46%的美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其次是印度,37%的印度人乐呵呵地生活着,而中国人的快乐水平最低,位列榜尾,只有9%的中国人觉得自己活得快乐。
  美国畅销书籍《如何快乐》的作者,心理学博士凯伦。撒尔玛索恩女士说:“我们的生活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你随时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扰乱心情。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让你快乐的习惯,随时帮助自己调整心情。”
  1.每天拍几张照片
  心理学家建议,每天用相机拍下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树木、路边的小花、邻居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婚礼。将这些随时可能被遗忘的片段记录起来,当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时,你会觉得所有的细节都是美好回忆,没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人会很容易变得快乐起来。
  2.看悲伤的电影
  看一部令人伤感的电影,如《当男人爱上女人》,情难自禁时,不妨尽情地放声哭出来,然后安慰自己说,还好这只是电影情节,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心情便会大有改观。这是一种反向思考的方法,常运用在心理学中,帮助人们换角度思考问题。
  3.在周末的清晨做白日梦
  不少能干的主妇,会从星期六一大早起床开始,马不停蹄地做家务活,如收拾屋子,清洗马桶等。这样的习惯常常会让人在星期六晚上疲惫不堪,并影响到星期 日的睡眠。不妨暂时抛开那些琐碎的家务活,在周末的清晨做一个美美的白日梦。不要自责,而应鼓励自己说:“我工作那么辛苦,挥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可 厚非。”
  4.定期写邮件
  和相识多年的朋友定期以邮件的形式保持联系。有写日记习惯的人,只是在纸上随手涂鸦或草草地写上几句,便能反映出潜意识中的心理状态,写邮件也是如此。而定期与朋友通邮件,聊聊最近的生活,不仅能帮助你放下心里的事情,还能帮助你拾起被淡漠的友情。
  5.在水边散步
  有研究指出,因为在婴儿时期便置身于羊水,因此人与生俱来就是亲水的。在水边散步,能有效地帮助人放松身心,即使烦恼再多,在有绿树有流水的环境中,你也能暂时抛开一切,为自己“偷”得片刻悠闲。
  6.偶尔吃一顿大餐
  吃一顿大餐的美妙在于,不仅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还能让你感觉自己受到了特别礼遇。人在受到与别人不同的照顾时,心情会不知不觉地变好。我们在小 时侯都可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当父母特意为你买了一只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漂亮的碗,你会高高兴兴地吃下比平时多的食物,即使不爱吃的食物也变得“可爱” 起来。
  7.每星期做1次美甲
  当看见自己又长又脏又难看的指甲时,没人会有好心情。每星期做1次美甲,不仅能让你的指甲看起来更加整洁、漂亮,还能让你有“一切尽在掌握”的满足感,人也由此变得豁然开朗。
  8.参加集体活动
  虽然独处也是调节心情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要吝啬自己的休息时间,分出一部分给集体活动。登山、郊游、野餐、party、歌友会……鼓励自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你会在共同的玩乐中找到让自己坚强、平和的力量。
  9.定期游泳
  游泳是最消耗体力的运动之一,但这种让人精疲力竭的活动,能让人摆脱烦恼,身心舒展。选择一个人去游泳也不错,被水包围其中,再糟糕的心情也能被软化。
  10.一边开车,一边大声歌唱
  心情不好时,打开车上的收音机,调到较大音量,跟着里面播放的旋律大声歌唱,完全不必在意别人投来异样的眼神。也许此时的你在别人眼中有点傻乎乎的,但这确实是一种让人快速释放心情的好方法。
  11.一边喝咖啡,一边读小说
  挑一家出名的咖啡馆,带上一本近期最让你感兴趣的小说,选一个靠窗边的位置,坐下来点一杯咖啡,边喝边读……是的,这是电影里常常出现的“小资”镜头。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让自己体验一下电影中才有的浪漫镜头,你也会受到气氛的影响,得到真实的放松和享受。
  12.给朋友寄卡片
  挑选10——15张别致的卡片,放在包中随身携带,在等公共汽车、排队结帐、等人时,随手拿出一张写上只字片语,如 “想念你”、“愿你的心情和今天的天气一样灿烂”、“一定要幸福哟”、“想起我们上大学的日子”等等,然后邮寄给你的朋友。当所有的卡片都被一一写完并邮 寄出去后,一想到朋友们收到卡片时惊喜的表情,你会露出发自内心的迷人笑容。
  13.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穿一身色彩亮丽、明快的衣服。
  14.一边打电话,一边信手涂鸦。
  15.偶尔吃一份最昂贵的蛋糕或巧克力,并保存价签和包装盒。
  16.一边洗澡,一边唱歌。
  17.穿让你感觉最舒服的内衣。
  18.定期有夜生活。
  19.在酸奶上撒少许干果。
  20.每天对着镜子努力地笑一下。
  如果发现自己的表情很难看,那一定后情不自禁地笑出来,心情马上就会好一点

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Hard Skill & Soft Skill

在rolia上看到一个帖子,觉得很有道理。
原帖:http://www.rolia.net/f/listSingleThread.php?f=0&pno=4912963

看到不少朋友以技术大牛自诩,看不起光会“耍嘴皮子的”的白人印度人。我也曾经这样。
by mikesmith (老猫) at 2008.12.11 13:53 (#4912963@0)

1)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半夜,刚给一个大用户做完一个城域网的升级,跟我一起干的一个当地白人说:真难相信这是你第一次做项目,我在这个用户上作了2年,对其系统的了解还不如你半夜的功夫。我俩同时被雇佣,我知道他刚被升职,当时级别比我高,是个典型的好人。虽然“技术“永远不会及我,但他可以在公司上千人聚会上,上台说让大家都笑的笑话,而我当时甚至连听都听不懂。他升职而没有我的份,公平吗? 公平。

2)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白天,刚给一个多伦多银行作完一个项目. 带我干的一个50多岁的资深工程师请我吃饭。这个项目他负责,我做的。我知道我掌握的“技术“他这辈子也不用想了。他在全部细节实现上依赖我。他是香港人。他当时级别比我高3级,公平吗? 公平。

因为,所谓“技术“,就是个tool. 与人沟通,合作,交流,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干,是结果。那个白人和香港人,至少在那时候,比我强。他们最终也都没隐藏我的贡献,都是我朋友。 而我的现在,也许就是从前的那个白人,那个香港人。

Sunday, March 23, 2008

支持珊瑚虫,停用QQ

声援SOFF声援珊瑚虫:如果你是珊瑚虫用户,请坚决力挺声援珊瑚虫!

看到这样的判决结果,已经什么都不想说了。这里是珊瑚虫声援站,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留留言。
http://www.helpsoff.com.cn/

不过,我觉得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大家直接停止使用QQ,让腾讯赢了官司输了用户。另我心寒的是,看到有的网友在论坛上提出此建议,后面居然有人说好啊好啊,大家都停用,就可以再申请到6位7位的号了。。。

一个比较小的QQ号有什么用呢,为了向朋友显摆你的网龄长?还是为了显摆你的耐性强?牛啊,为了保持一个较小的号码,能够容忍腾讯的烂服务这么多年,真是牛啊!

聊天窗口上的广告一堆且不说,问题是它居然会经常弹出非点不可的广告,否则管你后面有几千几万条信息,都被它的广告的小喇叭挡在后面。耽误了你的事儿,它可不负责,谁叫你不乖乖的点它的广告呢?

QQ秀图像,刚开始搞的时候,默认形象还是个小企鹅,你不肯花钱买QQ秀也没啥。后来可好,默认形象都变成穿内衣的了,叫你不花几个Q币买几件蔽体的衣服都不行。

不说了,说起QQ的缺点来,那可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总之我是不用QQ了,为了保持一个2000年申请的7位QQ号,本来就不值得去容忍腾讯这样的暴发户公司。更何况出了珊瑚虫这件事,就更加给了我一个放弃QQ的理由。

最后,给我的QQ号来个截屏,纪念一下。希望此QQ号从此消失,不要被哪一个QQ的新用户欣喜若狂的申请到。。。

Thursday, February 7, 2008

Happy Rat Year!


恭喜发财, 比发财更重要的是要天天开心^_^

昨天看到了一篇文章,似乎有些感触,作者桐华是一个在美国读博士的清华MM, 难得的是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超级喜欢她的小说《步步惊心》
------------------------------------------------
原文在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085a01008gx4.html
...
第二次,是大学毕业,某天,在清华宿舍,无意中打开网页去了校友录(我八百年去一次),突然看到一段长长的话,我还笑想,谁在为资本家打工之余,还这么有激情?然后看,在我发觉之前,就已经泪流满面,打得键盘直响,然后那两个清华的朋友吓坏了,凑过来问,我极其尴尬,极其不好意思,可是那种没有办法说明的悲伤,让我的眼泪就是停不下来。一个同班同学,高速公路上车祸身亡,当时我们毕业刚一年多。太仓促,以及太不能想象!很久以后,我去广州的时候,和两个同学说起这事,还是无限唏嘘与难过。其实大学时代,我和他的接触并不多,因为我们恰好是我们学校两个极端的人,我的生活像野马,而他的生活用两个字可以概括——“精英”,成绩倒是不用强调了,在我们班,成绩实在不算一回特别重大的事情,大家都有自己的考虑。关键是精英从来不在班上出现。问,去哪里了,什么国务院的什么部门在做什么项目。我们,哦!终于精英出现在一门课上,为什么?哦,这门课的老师股票方面很牛,是实战家,不是理论家!精英在投资股票?你才知道?已经赚了二十多万、三十万了。啊?哦!现在对我们而言,二十万实在不值得一提,可那个时候是大三,那个时候股票市场一般,他的本金也是自己赚的。精英申请了美国的学校,不过奈何我们这个专业出国的确十分难,他offer有(全额奖学金的叫0ffer,否则,我们叫admission),学校也相当不错,但是不是top 10,所以他拒绝了,决定留在国内工作两年,两年后,加上工作经验,他肯定就能进最牛系列的商学院了。然后一年后出事了,无数人感叹,他当年如果不要那么心高气傲,直接出国就好了。但是,人生,没有如果。这一次,是深深的震撼,和悲伤。
第三次,是我自己的车祸,到美国后,历经三次直接car accident,一次间接,有一次也算比较严重,被一辆小货车撞,整个车的前头全部完蛋。但是,虽然人当时惊了一下,但是很快就过去了,也许因为是在local上,而且我们当时处于停止,打算右转的状态。这次,车的撞幅其实比上次轻,左侧门凹进去,左前头有裂痕,以及左侧视镜损毁,但是这次的撞车,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当时的感觉,如同在看好莱坞片子,两辆车,高速运行,歪歪扭扭,然后连撞两三次,发出怦然巨响,身处期间的瞬时,没有害怕,但是事情过后,却越来越害怕,一晚上全是乱七八糟的梦,早上起来,第一句话是,人生好无聊!
对方的车速很高很高,幸亏我们的车速相对而言比较低,在65mile以下,虽然对方的车已经近乎完全失控,但是我们还能控制住自己的车,在减速和回避。那一瞬间,如果我们当时的车速也快的话,结果不堪设想。也许,一切的完结,就是一个瞬间。当我们将车控制着停下后,我的朋友在车里一直不能出来,我和对方交涉、叫警察,今天,她告诉我,她昨天晚上半夜突然惊醒,一身冷汗。我告诉她,我说,人生无聊!她问,为什么不是人生无常?我没有回答。心中在想,逝去太容易,会想不明白今天的努力是为什么?就如同我也一直没明白,老天让精英如此努力,如此与众不同,难道只是为了下一瞬间的摧毁?大概,想多了,又会变回,我当年苦苦思索的哲学问题上了,思索了一年多,看了无数书籍,没有一本能回答我,最后拯救我的是爱情。现在,只能说下次开车小心。

Friday, November 9, 2007

(zt)被中国人误传了千年的7句话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
往被人民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
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
天下万千受众。影不才,试举数例解析一二,以还世情真相与大众……好了我再文
诌诌地说话大家估计要扔鸡蛋,虚荣心也满足了,下面开始举例开讲。
  
   1、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
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
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
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
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
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
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
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
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
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
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
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
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
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
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
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
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
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
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
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
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
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
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
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
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
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
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
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
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
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
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论语·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小小景仰一下下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
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
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
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
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
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
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
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
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
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
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
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
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方说现在这
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
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原
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
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
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
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
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
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
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真不知道那些
曲解这话的SB怎么想的,你要说这种P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都把人
民当白痴来忽悠了?
   有人说古时候的中国人民是不幸的,即便是在物质丰富的盛世,他们的精神
世界也贫乏得可怜,到了中近代,西方的思想领域渐渐迎来了文艺复兴,迎来了民
主共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推动世界的发明进步与思想启蒙,而聪明的中华民族
呢?在更早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伟大的四大发明,走在了世界的前边,可为什么就是
这么好的基础,到了近代我们反而远远于西方这些小字辈的民族?民可使由之,不
可使知之,多恶毒的训诫啊!它象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大蛇,狠狠地缠在中华民族
的身上,泯灭了多少先进的思维火花,束缚了多少应有所作为的苗子。但反过来看
看,故意曲解这句话的封建统治者固然可恨,但我们能完全把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
吗?这本身就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我们怎么就没想想,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
个用一生置身于教化天下民众的孔子,又怎么会说出“民不可使知之”的蠢话来?
更可笑的是,这句话我们竟然就这样相信了几千年膜拜了几千年,这最后该伤心
的,是孔老先生呢?还是我们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
   歪曲程度:7
   反面影响:9
  
   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
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
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
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
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
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
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
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
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
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
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
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
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
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
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
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
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
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
“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
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
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
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如啊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张三这样
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
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无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怂啊!给你
刀,去做了他!” 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
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歪曲程度:9
   反面影响:5
  
   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
语·阳货》
   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
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
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
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但
各位姐姐们阿姨们姑奶奶们,且听如月影说两句话,你们把这罪过都推到孔老人家
身上,却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
   先根据当年老孔的处境,提出一个疑问:“孔老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说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然,除了
疯子,而我们的孔老先生应该不是疯子吧?而且这位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
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
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
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
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
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所以,说孔子歧视妇
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
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
   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
突然心情烦躁就开骂一八杆子打不着的妇女同志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
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
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
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
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
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
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
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
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
好色者也!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
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
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
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
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
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
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
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
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
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此前没见过
什么宫廷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孔子说出这话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
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这些事例还少吗?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
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所以我们的女性同胞们,你们
要清楚,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你们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
屈他老人家了~~
   最后一个问题,那么是谁误传了这句话,让我们可爱的女性同胞被压迫了几
千年之久呢?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如月影要帮孔老夫子平反,自然也要再帮你
们找到一个真正的罪魁祸首,让你们发泄出那几千年积下的怨恨(怎么说着说着象
鬼片了-_-!),好了,拉回正题,西汉的时候有一位所谓的“大儒”董仲舒,此人
大力主张“夫为妻纲”,就是这个家伙,借孔子的一句话断章取义,给广大的中华
妇女头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锁。看看这家伙在《基义》一书里提出的“三纲”:“君
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
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这东西就是一为讨好历任统治者的马屁之
作。“君为臣纲”,为历代皇帝所接受,渐渐形成了封建统治的一套准则,而“夫
为妻纲”,则为历代男人所推崇。这“纲”是什么意思?君为臣纲,则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知道这个“纲”的厉害了吧?你想想,各位苦命的女子没嫁人前都一
可人的窈窕淑女,本来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时刻提心吊胆地按着老公的这个
“纲”过日子,这三纲五常,束缚了中国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歪曲程度:6
   反面影响:9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
子·养生主》
   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八卦一下,庄子此人,实在是如月影非常喜欢的一个人
物,他的思想和性情,都非常十分很特别对我胃口,什么大家不爱听这些?那算
了,本来想抖点猛料让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我这个好同志的……好了好了别扔鸡蛋,
我说正事还不行吗?好,先来看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
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
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
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
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
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
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
得起他老人家?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
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
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
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
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
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
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
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
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
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
   当然,庄子的这句被人误解的话,其实并没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
那么大,读书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须的,但咱们要记得自己把握好,
有个度。你就算用半辈子武装得自己学富五车,却发现很多知识你根本用不上,这
不浪费了么?庄子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这是他所有的话中唯一的主
题思想,实际上,就算我们拿现在的世界观来衡量一部《庄子》,仍能发现他的学
说里,有许多是符合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可叹的是,就是这么一位崇尚自然的思
想家,他一句劝解读书人适可而止循序渐进的话却被一些叫嚷着“人定胜天”的人
当成了激励年轻人拼命读书的名言来供着,科举改成了高考,八股改成了应试教
育,于是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可素质却一年比一年低下,最后整黄了吧?你看现
在大学文凭都和废纸没什么两样了,这帮人还不醒悟,还是继续读,读完大学读硕
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读博士后……读完出来一看,嘿,好象我已经老了
捏,很多知识也用不着捏,这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最后再说一句私人的牢骚
话,最近我去图书馆,总看见一帮老头老太太天天在那侯着,一见有啥免费的学习
班就往里钻,也根本不管别人老师是教着什么,各位老爷爷老奶奶们,听我这个后
辈说句话,您们这不瞎捣蛋么?赶时髦啊?摆个性哪?想让我们称赞下您啊?还是
真打算活到老学到老啊?自个儿细细思量一下有什么意义么?能不能腾些地方给些
真正需要的人进去?M的连“量子力学基础浅谈”都有街道的老大妈在里边占着位
置,我真是无语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3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说点轻松点的吧。
   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
名句:“相濡以沫”。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
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
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
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
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
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
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
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
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我们口口声声说的“江湖”就是这么来的,没想到吧?做下小广告哈,欢迎
观看点评在下拙作:小说《书江湖》,不是什么特别牛B的书,主角比佐罗牛B一点
而已,现正联系出版或许不日上市,先搜索来看一下也可以~~
   恩,恩,回来,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
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
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
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
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
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
   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有个大学的同学,是个陕西的女孩子,她在上学时找了个陕西的男朋友,
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当然包括了身体,可是那个懒惰的男朋友对她很不好,
常打她骂她象佣人一样地指使她,却又根本离不开她,我们惊奇的是,她竟然一直
默默忍受了下来,一忍就是四年,我们忍不住问她,你们过得这么辛苦这么难受,
为什么还要在一起呢?她却这样回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在一起不是很
快乐,但这不就是相濡以沫吗?”
   我无言,这能算是相濡以沫吗?为什么明明外边有更大的江湖,更宽广的天
地,为什么明明知道知道自己有更好的未来,却要把双方都绑在一起,不开心地继
续过下去呢?我们都身处一个传统思维占据非常强势地位的社会,一句相濡以沫,
不知道让多少爱情做了这种传统思维的牺牲品。其实想一想,如果自己都不开心,
别人的称赞又能怎么样?如果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天地,别人的指责又能怎
么样?唉,说大了,有点没边没际,父母也教育过我劝合不劝分的道理,这话题也
到此为止吧,劝合不劝分,相濡以沫啊,原来我也不能免俗。
   只是叹息一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
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歪曲程度:--
   反面影响:--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
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
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标准的无政府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
会不满。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下三流的网络YY小说里那是随处可
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于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声“天
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立时或悟道飞升,或肉身成佛,或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
的小瘪三变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基本上,这些孩子的思维都可以总结为一种抑郁太久的被压迫感大爆发,就
好象连老天都欠了他们个十万八万似的。可是呢?另一方面这帮无政府主义的家伙
又没胆子喊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更牛B的话,更不敢扯出个大旗子大
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最后,只好喊一喊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以表达一种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憋屈。说实话,其实我挺同情这些人的,无政府主义
没什么了不起,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没有经历过无政府主义的阶段,基本上可以被认
为没有青春,我也经历过那种思想特别冲动觉得这世界上谁都跟自己过不去的时
代,不同的是现在我知道了怨天尤人一点用都没有,社会是不公平,社会就是这么
吊不公平,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公平,你只有自己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但就算我非常理解他们的青春年少,我还是有必要得跟这些后辈们说一句,
你们这句话,其实恰好用错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你们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
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说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
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你们推崇
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
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
现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孩子,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你不
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为什么你不尝
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只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没
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着的一去不复返
的青春年华,有用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一篇是写给那些迷茫孩子的,如果你理解错了这句话,你会陷入自己的监
狱,不能自拔。如果你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我恭喜你,孩子,这时你才真正长
大。

Monday, November 5, 2007

Dream & Happiness

I'm not happy recently. I think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 lost my goal.

I was always happy before I went to University, as I had only one final goal during these 12 years of GETTING GOOD SCORES and ENTERING A GOOD UNIVERSITY. This goal was same as most of my friends, also same as what my parents and teachers' expectation, so I nearly had no chance to suspect what this goal could reallly brought me and why I wanted to pursue it. I spent 12 years in pursuing this goal, finally I got it.

During the 4 years in University, I was not as happy as before. I began to seek a new life goal, and fortunately I found it not too late. The goal was: I WANT TO BE A PROGRAMMER, AN EXCELLENT ONE. It was not an easy goal for me, as my major was Macromolecule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s goal was not as definite as my first goal, and the way for fulfilling it was also varying, which also made me headache.
Later, I began to work on the 2nd major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wo majors kept me very busy, but I was very happy as I could feel I wa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to my goal.
Sometimes I felt frustrated when I thought the knowledge I learned for my Chemist major was just useless for my goal but I had to spend time on them to get my degree. Also, it made me some kind of desperate when I thought the knowledge I was learning for my Computer major may be out of date and useless for finding a coding job. I had to always tell myself, there was no better way for me to pursue this goal. So I could get the peace of mind and continue working on it.
Finally I fulfilled this goal. It was hard to tell whether the 2nd major really helped me in finding that position or not. But one thing I know for sure now, even if I didn't spend so much time on my 2nd major, the time itself would be wasted as well.

The 3nd goal was TO BE A POSTGRADUATE IN COMPUTER OF THE BEST UNIVERSITY. I got this goal when I was in the third year of university. This goal was a pain for me, as it was both difficult and might not be something that I really needed. At the beginning of my last year in university(late 2000 and early 2001), there were a lot of good opportunities in job market, which started with the famous Hua Wei hiring thousands of developers with high salary (7k RMB/Month for the newbies). I wanted to stick to my goal, so I didn't apply for any positions. I took the entrance exam for master candidants for twice, and it totally cost me 1.5 years to pursue this goal. Finally I got nothing but the belief of this exam was not suitable for me, plus the loss of many wonderfully job opportunities. I always wondered what my life could be if I set the goal for going to a good company by the time of my last year.
After I gave up this goal, I started to work as a programmer in a very small company with only 1.8k monthly salary. Later I changed my job several times, and finally when I left China in 2006, I just earned around 7K per month which was same as the entry level pay at the Hua Wei in 2001.
It is good to have a goal and stick to it, but you have to make sure this goal is really what you want. otherwise, it may be better to have no goals...

(to be continued)
---
quotes:
In a day and age when we have become so reactive and response to the daily needs of life, coaching is the opportunity to break free. In a coaching relationship you are in the seat of power and control and can proactively direct your life in the direction you want to go. In any area, career, relationship, health, community, when you are being coached you are asked two very important questions. First, what do you want? Second, what are you willing to do about it? These questions are potent and confronting, but the whole idea behind coaching is that you are hiring someone to supportively hold you accountable for getting what you want. You determine what that is.

You’d be amazed at how hard this can be for some. We are clear about some of our dreams and desires. I often hear, "I want to be paid well for doing work that I love." "I want more quality time with my family and friends." "I want to be healthy and fit, without having to go to the gym." "I want meaning and purpose in my life." But you might also be shocked to learn that quite often people say to me, "My dream is to have a dream."


Steps to help define your dreams, and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Step 1 - Write down your dreams. These are now considered goals. Writing them down gives you a visual view of what you are striving for.
Step 2 - Work a little each and every day on something that helps you to fulfill your dream. Take necessary classes, read books, gain self knowledge in what you are striving to accomplish.
Step 3 - Associate yourself with the right people. Hang out and talk with people in the field of your dreams. You want to gain some personal story experience from those who have been there.

Friday, March 11, 2005

[收藏]工作、出国、等待,怎样抉择

一个台湾清华大学老师的文章,很有启发。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于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还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经常碰到学生充满焦虑的问我这些问题。可是,这些焦虑实在是莫须有的!生命是 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 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 人生的重大抉择 " 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
  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一进大学就决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学四年的时间多半在念人文科学的东西。毕业后工作了几年,才决定要念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立下决心:从此不再为文凭而念书。谁知道,世事难料,当了五年讲师后,我又被时势所迫,整装出国念博士。
  出国时,一位大学同学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国了,你现在才要出去?两年后我从剑桥回来,觉得人生际遇无常,莫此为甚:一个从大一就决定再也不钻营学位的人,竟然连硕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属于我们该得的,哪样曾经少过?而人生中该得与不该得的究竟有多少,我们又何曾知晓?从此我对际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当   讲师期间,有些态度较极端的学生会当面表现出他们的不屑;从剑桥回来时,却被学生当做不得了的事看待。这种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实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从表面上看来,两年就拿到剑桥博士,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这" 两年"之前我已经花整整一年,将研究主题有关的论文全部看完,并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时间做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且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而从硕士毕业到拿博士,期间七年的时间我从不停止过研究与自修。所以,这个博士其实是累积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学门的时间,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常人不从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来看待生命因积蓄而有的成果,老爱在表面上以断裂而孤立的事件夸大议论,因此每每在平淡无奇的事件上强做悲喜。可是对我来讲,当讲师期间被学生瞧不起,以及剑桥刚回来时被同学夸大本事,都只是表象。
  事实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时点点滴滴的累积。拿硕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时刻里这些成果累积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实的累积从不曾因这些事件而终止或加添。常有学生满怀忧虑的问我:" 老师,我很想先当完兵,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究所。这样好吗?"很好,这样子有机会先用实务来印证学理,你念研究所时会比别人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
  ""可是,我怕当完兵又工作后,会失去斗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会像念大学时一样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愿   的。   ""那你还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可是却无法压抑住对于这种话的感慨。其实,说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两年研究所加两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识的深广度和获取实务经验。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上大相迳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在" 朝三暮四" 这个成语故事里,主人原本喂养猴子的橡实是"早上四颗下午三颗",后来改为"朝三   暮四",猴子就不高兴而坚持改回到"朝四暮三" 。其实,先工作或先升学,期间差异就有如"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计较。但是,我们经常看不到这种生命过程中长远而持续的累积,老爱将一时际遇中的小差别夸大到攸关生死的地步。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的不知何所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可能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越小,愈不值得焦虑。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我们却经常看不到长远的将来, 短视的盯著两案短期内的得失:想选甲案,就舍不得乙案的好处;想选乙案,又舍不得甲案的好处。如果看得够远,人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甚至当完兵又工作后,再花一整年准备研究所,又有什么了不起?当然,有些人还是会忧虑说:" 我当完兵又工作后,会不会因为家累或记忆力衰退而比较难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两个可能: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他的确够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那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说你的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无须感到遗憾。不是吗?"
  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著一个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运 :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他自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
  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福祸如何,谁能全面知晓?
  我们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也说不清楚,有时候却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不曾努力累积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到的不会少你一分,不该得到的也不会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在往艺术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学。他在南加大当电机系的副教授,被清华电机聘回来开短期课程。从高中时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愿上台大电机后,四年都拿书卷奖,相信他在专业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学时,我们两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分居全学年第一,第二名。可是从高一我就不曾放弃自己喜欢的文学,音乐,书法,艺术和哲学,而他却始终不曾分心,因此两个人在学术上的差距只会愈来愈远。反过来说,这十几二十年我在人文领域所获得的满足,恐怕已远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问过我,如果我肯全心专注于一个研究领域,是不是至少会赶上这位同学的成就?我不这样想,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不该得的东西,我们注定是得不到的,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有次清华电台访问我:"老师你如何面对你人生中的困境?"我当场愣在那里,怎么样都想不出我这一生什么时候有过困境!后来仔细回想,才发现:我不是没有过困境,而是被常人当作" 困境"的境遇,我都当作一时的际遇,不曾在意过而已。刚服完兵役时,长子已出生却还找不到工作。我曾焦虑过,却又觉得迟早会有工作,报酬也不至于低的离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硕士期间,家计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俭用,对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来,精神上我过的很充实,二来我知道这一切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转行去教书( 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一岁才要出国,而同学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紧张(不知道剑桥要求的有多严),却不曾丧气。因为,我知道自己过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满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过别人看不到而已。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的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确实了解到: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人生于你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了。